南水北调的起点和终点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3日 浏览:579次

南水北调的起点和终点: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西线工程起始于长江上游。终点为北京团城湖和天津外环河。

一、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具体为:苏中、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东线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运河。目的是缓解苏、皖、鲁、冀、津等五个省、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截至2021年10月15日8时,东线工程调水入山东6.74亿立方米,已完成2020-2021年度调水任务。


主要建筑物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航道工程和治淮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治淮计划兴建一些有关工程规划布置的。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

2015年初,东干渠将进行静水压通水试验。冲水试验完成后,还需要南干渠、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等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联合调度,届时方能全线通水。

2021年10月15日,由中国中铁五局施工的南水北调安阳市西部调水工程起点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39号口门,途经安阳市龙安区、殷都区、林州市,终点为林州市第三水厂,主线长48.41公里。

二、中线工程

1959年《长江流域利用规划要点报告》中,提出南水北调总的布局是从长江上、中、下游分别调水。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远景从长江干流调水。

综合特色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


主要建筑物

中线工程的重要内容就是对丹江口水库的大坝进行加高,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要从157米提高到170米。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需要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移民34.5万人。

中线工程建筑物多,工程量巨大,但线路长,建筑物相对分散,施工场地宽广,有条件分项、分段同时施工。丹江口水库大坝工程施工总工期为60个月,大坝加高不是输水总干渠通水的控制条件。

三、西线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简称西线调水工程是指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水系调水,至黄河上游青、甘、宁、蒙、陕、晋等地的长距离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

西线调水工程主要作用是解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6省的缺水问题,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

将通天河(长江上游)、雅砻江(长江支流)、大渡河用隧道方式调入黄河(西北地区),即从长江上游将水调入黄河。南水北调西线 工程区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川、青、甘、宁、蒙、陕、晋等中国西部与北部地区,坝址处海拔高程2900-4000米。引水干线是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长距离隧洞输水采用自流方案。


四、“南水北调”的重要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黄淮海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受水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民生工程。截至2022年5月13日,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达到531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