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打造全省最大自行车生产基地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08日 浏览:1250次
  本报讯(记者年福烨)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核心支撑,发展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中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怀远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通过以商招商、政策扶持、产业配套,该县致力于打造高端自行车生产基地,让自行车产业成为工业新的增长极。

  正值隆冬,怀远经开区自行车产业园内的安徽英凯电子进出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却一派热火朝天,检测线的工人正在细细检查着每一辆自行车,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用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您就可以借车,解决3公里出行难题,是绿色出行的好选择。”公司董事长孙开喜指着眼前这批装配完成的自行车告诉记者,虽然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但公司依托先进研发能力,紧盯市场需求,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后3月份,再过几天,这批自行车就将运往杭州,成为杭州共享单车系统的标准用车。

  去年落户怀远经开区以来,安徽英凯电子进出口有限公司仅用了4个月就完成设备安装和调试,实现了当年落地、当年生产。“比预想的要顺利的多,节省了成本,这要得益于怀远县政府给出的优惠政策。政府对年利税在50万元的以上的企业,可以享受房租优惠,而且把现成的8万㎡标准化厂房提供给我们使用,免除了后顾之忧。”孙开喜说,完善的配套和便捷的交通是公司选择怀远的重要因素,公司打算在原有3条生产线的基础上,今年再上马3条线,争取产量达200万台,销售额达到6亿元。

  英凯电子进出口有限公司只是众多落户怀远自行车产业园中企业的一家。该县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全省规模最大的自行车产业园,占地200亩的园区配套建有标准化厂房26栋共计16.5万平方米,还建有办公综合楼、公寓,以及餐厅、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计划总投资10亿元。通过精心培育,怀远县自行车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集聚效应,目前,园区已入住自行车关联企业28家,从自行车钢管、车架、车圈等,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整车制造产业链。

  众多配套企业的落户也增加了产业园在招商引资和市场竞争中的砝码。“摒弃过去的招商理念,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争取引进一家企业,把与之相关联的配套企业都引进过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怀远县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范德龙告诉记者,跟随英凯公司落户开发区的相关自行车配套企业达到了9家,年前,怀远县政府与巧鑫安徽车辆有限公司签署年产500万辆自行车的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7.5亿欧元,企业的聚集不断延伸着自行车产业链条。

  越来越多的重量级企业的加盟,形成的是1+1〉2的产业集聚效应。“一方面引进外来企业壮大规模,一方面培育县内企业提升档次。”怀远县经开区招商部部长杨培说,怀远自行车产业要“去低端化”,才能实现产业振兴,吸引更多自行车企业落户。

  自行车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良好的创业环境。怀远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建设的同时,优化投资“软”环境,主张“围墙内是企业的事,围墙外是政府的事”,做好“保姆式”服务工作,让企业专心生产。“我们对开发区内停产半停产企业进行摸底调查,选择适宜自行车企业生产使用的标准化厂房或钢构厂房,通过经济开发区平台公司收购后,出租(售)给招商自行车企业使用,或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牵头协调直接转让、租赁给招商自行车企业使用。”范德龙说,通过盘活部分停产半停产企业,去年开发区收购速耐骑自行车公司等4家企业的380亩土地及在建工程,为下一步自行车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要素保障。同时,县开发区了设立自行车产业合作发展基金,截至目前,已累计为6家自行车相关企业提供扶持资金1300余万元,解决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燃眉之急。

  为了更好的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该县成立了自行车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自行车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为企业在销售、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谋划。同时,作为园区配套之一,积极申报省级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加挂国家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安徽工作站,形成研、产、检一体的多功能园区,以此来提高科技含量,培育自主品牌,帮助企业打开销路,“闯关”国际国内市场。“2017年我县将积极申报市级自行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经过一年的发展并具备一定规模后,2018年申报安徽省自行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怀远县相关领导介绍,预计到2020年,全县自行车、助力车、电动车整车企业达25家,自行车零部件企业达60家,整车年产量达1000万辆,自行车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