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河蚌埠段恢复平静,防洪工程显成效
1.“欢声笑语”重现淮河蚌埠段
随着夕阳的余晖渐渐洒落,淮河蚌埠段迎来了傍晚的美丽时刻。金黄的霞光映衬其中,淮河两岸再次响起了久违的欢声笑语。经过长达13天的紧张抗洪,蚌埠终于迎来了洪水退去的喜讯,淮河蚌埠段也得以重返平静。这段视频由蚌埠发布提供,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喜悦与安宁。
2.“靓淮河”工程防洪保安效果探究
7月中旬,淮河2024年第1号洪水袭来,导致淮河蚌埠段水位急剧上升。吴家渡水位一度突破警戒线,最终攀升至21.05米的高位,显示出防汛形势的严峻。在这一关键时刻,吴家渡水位的变化成为了衡量淮河蚌埠段防汛状况的重要指标。水位的持续攀升不仅加大了防汛工作的压力,更牵动着水文部门的心弦。
这段时间,蚌埠水文水资源局副局长孟辉发现,淮河蚌埠段主城区的防汛压力显著减轻。在洪水期间,淮河干流在蚌埠市区,也就是“靓淮河”工程所在区段,达到警戒水位的时间明显推迟。
孟辉指出,通常情况下,河道洪水会从上游到下游依次超过警戒水位。然而,本次洪水过程中,位于蚌埠市区的吴家渡水文站超警时间,相比下游的临淮关水文站和五河水位站,分别晚了19个小时和4个小时。这意味着,在面临洪水的严峻考验时,“靓淮河”工程所在市区段成为了全市最后一个进入警戒状态的河段。
此外,水文部门的监测数据还显示,与历史洪水相比,本次洪水呈现出“低水位、大流量”的特点。孟辉进一步解释道,“靓淮河”工程通过采取切滩、拓槽、清淤、疏浚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增强了淮河干流蚌埠段的河道过洪能力,这对蚌埠市的城市防洪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数据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何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4年淮河1号洪水过境时,蚌埠吴家渡段的最大流量达到了8620立方米每秒,位列有资料统计以来的第三位。然而,其最高水位却比2020年降低了0.22米。综合来看,今年淮河蚌埠段的防洪压力明显小于2020年,防汛抢险的投入大幅减少,过境时间也缩短了近9天。
“靓淮河”工程通过切滩、拓槽、清淤和疏浚等措施,成功将河道宽度从原先的不足200米拓宽至500多米,显著提高了约30%的泄洪能力。在本次淮河分洪中,该工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泄洪作用。由于淮河周边的“水窝子”地区是生产生活密集地带,通过“靓淮河”工程的改造,淮河干支流水位得以迅速下降,成功避免了荆山湖等蓄滞洪区的启用,从而大幅减少了人员转移规模和财产损失,有效缓解了人与水、人与地的矛盾。
3淮河防汛的挑战
淮河,这条南北分界线上的重要河流,其发源地位于河南省桐柏山区,曾独立入海。然而,自12世纪黄河夺淮近700年来,淮河失去了其入海通道,流域原有水系形态被颠覆,水旱灾害因此频繁。
据王业国介绍,淮河大面积的洪水往往源于梅雨期长、大范围暴雨的持续影响。这使得干支流洪水相遇,淮河沿线长期处于高水位状态。此外,淮河的“两头高,中间低”地形特点,以及暴雨的集中、历时长和强度大等气候特征,都使得淮河成为历史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
位于淮河中游的我市,过去防汛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河道平缓、狭窄弯曲的问题上,导致洪水宣泄不畅,停留时间延长。有市应急管理局火灾防治管理和防汛抗旱科的负责人表示,“一天涨了一米,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 不同于其他河流,淮河上游来水往往更为迅猛,旱涝急转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使得防汛工作常常面临巨大的压力。
今年入汛以来,淮河流域遭受了多次强降雨的袭击,降雨持续时间长且累计雨量大,这无疑是对“靓淮河”工程的严峻考验。在7月21日,淮河吴家渡水文站的水位攀升至21.05米,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尽管如此,被淹没的区域仅占靓淮河主体工程的20%,主要集中在沙滩、栈道以及部分跨河大桥下方的红色步道上。蚌埠靓淮河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凡荣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们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已预见到可能出现的洪水情况,因此选用了不锈钢、钢筋混凝土等耐用材料,并构建了稳固的结构来应对洪水冲击。洪水退去后,集团迅速组织人员对受损区域进行了清理,短短时间内,两岸风光带便重现了往日的繁华景象。
4. “靓淮河”风采依旧吗?
7月30日黄昏,淮上区的居民卢德迁换上轻便的运动装,观察水位后便出门了。“水位已经下降,‘靓淮河’又重现昔日风采了!”他感慨道。
淮河的“靓丽转身”,让家门口的公园成为现实,这是在淮河边长大的卢德迁最大的骄傲。“自从‘靓淮河’建成后,我几乎每天傍晚都会来这里跑步,感觉身心舒畅。如今,淮河两岸的风光带已成为热门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风景、锻炼身体。”
然而,作为蚌埠人民的母亲河,淮河曾面临严重的环境与生态挑战。长期以来,河道淤积、生态恶化、非法耕种和垃圾偷倒等问题让淮河成为蚌埠城市形象的“污点”。但随着“靓淮河”工程的实施,这些“垃圾带”已转变为真正的风光地带。
“淮河蚌埠段的水位起初下降较慢,但我们持续不断地进行清理工作。”安徽尚禹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丁干介绍道。随着水位的逐渐退去,大家齐心协力,加班加点,最终成功恢复了淮河的靓丽容颜。
从过去沿河难见河,到现在近水更亲水,蚌埠市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水利投融资的新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生态系统治理、沿线路网建设以及区域环境改造等多项措施,蚌埠市深入挖掘了淮河的生态经济潜力,成功吸引了人气和商业活动向沿岸聚集,进一步推动了商业、文化、观光、健身、养生和旅游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拥河发展”的新格局。
如今,淮河蚌埠段碧水东流,万物生机盎然,充分展现了幸福蚌埠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