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的2022:直面“效率+低碳”两大考题 亟需换装新技术引擎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01日 浏览:1884次

(文件来源:《中国科技信息》杂志)


2021年,是物流行业市场格局剧变的一年。中国物流集团正式成立,央企物流“国家队”拉开重组整合序幕,14家物流及供应链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快递业头部整合加速……

与此同时,货主成本高、运力不挣钱、政府不好管,仍然是行业每天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提出,也给每位物流管理者出了一道新考题。物流行业的2022,亟需新的技术引擎助力。

物流降本增效面临“爬坡过坎”

在物流行业,通常以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值来衡量物流效率。中物联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也为14.7%,跟2020年持平,略高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从总体上看,我国物流行业的降本增效,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之后,开始进入“爬坡过坎”的攻坚期。

产业端的感受,比宏观数据要冷一些。行业调查显示,中国公路货运6.2万亿的市场规模,大宗商品占了2.2万亿。其中,煤炭、钢铁和有色金属占比近2/3。在煤炭行业,物流费用已经占到了煤炭价格的1/3以上,个别地区甚至达到50%。在钢铁行业,我国钢铁行业物流费用是仅次于原燃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物流成本占钢材总成本的15%—30%,而发达国家比如日本,物流成本仅占钢材总成本的8%—10%。

根据行业测算,钢铁企业物流费用降本潜力在20元/吨钢以上,以一个500万吨中等规模企业为例,每年物流费用降本潜力高达上亿元。如果按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10.65亿吨计算,全行业每年物流降成本潜力达200亿元以上。我国企业物流的降本增效,还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远远没有达到理想水平。

企业端的高物流成本,并没有形成运力端的利润。中物联的调查显示,49.5%的CEO反映所在企业2020年利润水平出现下滑。有18.81%的企业利润持平,仅有31.68%企业利润增长。特别是整车运输、零担专线、合同物流(货运代理)等细分市场,利润下滑的企业占比接近六成。

粗放发展迎来低碳环保硬约束

交通运输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近年来,通过持续的“蓝天保卫战”,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企业,普遍感受到越来越明显的环保压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伴随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超低排放改造是生产企业环保治理的重要抓手。以钢铁业为例,全国229家钢铁企业6.2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其中,16家钢铁企业部分或全部完成改造并按程序在钢铁工业协会官方网站上公示。但已公示企业产能不足全国产能的10%,距离2025年80%产能完成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推进大气污染物治理任务巨大。

碳减排的压力不仅仅体现在企业的生产环节,物流环节同样影响巨大。公路运输是多数企业物流的主流运输方式,但公路运输的碳排放,在全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达85%以上,其中重型货车的排放量又占了公路运输碳排放总量的54%。因此,管好重型货车的排放,是企业实现环保达标的关键。

生产企业的难点在于,由于厂区面积通常较大,很多企业缺乏对入厂车辆的有效管理手段。入厂车辆的排放是否达标、车辆的内部路径如何规划、车辆的作业流程是否合理,都会对厂区的碳排放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物流科技新引擎助力行业破题

物流行业的高成本、低效率,究其原因,根源仍在相对落后低效的运营方式上,突出体现在货物周转效率低、车辆空驶率高、中间环节多以及人工作业比重大等方面。实现物流的绿色低碳,也需要一套碳感知、碳预测的技术提供底层支撑。

交通运输部近期发布的《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要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到2025年,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这将有力支撑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