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公布机构改革方案 省级党政机构共设置60个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1日
浏览:1337次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备受关注的《安徽省机构改革方案》10月31日正式对外公布。“这次机构改革,是对机构职能体系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改革,是一次全方位、大力度、深层次的重大改革,对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省委推进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编办主任郭本纯当日在新闻通气会上说。方案要求,省级机构改革今年年底前要基本落实到位。
【改革任务】
省级党政机构共设60个
据介绍,10月15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安徽省机构改革方案》。目前,省级机构改革正有力有序推进实施,市县机构改革总体意见已经省委常委会(省委推进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正按程序上报中央备案。
此次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六大项,即调整优化省级机构和职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市县机构改革、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其中,省级党政机构调整改革任务共43项(省委18项、省政府25项)。改革后,省级党政机构共设置60个:省委机构17个,其中纪检监察机关1个、工作机关13个(副厅级1个)、工作机关管理的机关(副厅级)3个;省政府机构43个,其中省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4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3个、部门管理机构(副厅级)5个。
在省委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改革和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方面,方案要求除行政执法机构按照中央部署推进外,我省不再保留或新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根除“事业局”。
【特色亮点】
统筹兼顾有“改”有“立”
“改革对标中央要求,紧贴安徽实际。”关于此次改革的特色与亮点,郭本纯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标对表。比如,建立健全和优化省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新组建财经、审计、教育等省委议事协调机构;将深化改革、依法治省、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将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设在政府部门,加强党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党的领导力,提高政府执行力。二是注重因地制宜。比如,围绕中央关于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结合我省实际,组建省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作为省政府直属机构;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加强省级林业机构设置;围绕中央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加强全省大数据发展组织协调和政策统筹,组建省数据资源管理局,为推进“数字江淮”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三是注重统筹推进。统筹兼顾省与市县改革、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改革、当前与后续改革,做到既有当下“改”的举措、又有长久“立”的设计,既能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又能满足较长时期的发展需要。
【时间节点】
年底前要基本落实到位
根据方案,2018年年底前,省级机构改革工作要基本落实到位。具体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召开省委全会,动员部署省级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工作,这项工作目前已落实;二是省委全会后一个月内基本完成机构挂牌工作,同步开展机构和人员转隶、办公用房调整、财务资产划转、公章使用和档案交接等工作;三是年底前完成新组建、重新组建及职能机构调整变动较大部门的“三定”规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四是“三定”规定批复后,各部门(单位)党委(党组)抓紧组织实施。
【配套政策】
“编随事走、人随编走”
为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方案明确了7项改革配套政策措施:一是按照“以划入部门为主、划出部门配合”和“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明确人员划转办法;二是明确改革涉及的部门(单位)所属事业单位,需要划转的随其职责同步划转;三是区分不同情况,分别提出改革涉及部门(单位)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意见;四是提出经费、资产调整和处置方案,明确经费资产移交、接收、划转和处置手续;五是对新组建或重新组建部门(单位)集中办公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六是明确机构挂牌、印章使用、档案移交以及公文运转的具体处理意见;七是对机构改革涉及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立改废释和党内法规、相关文件清理等作出安排。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姚一鸣
附:机构改革安徽这样改
改革后,省级党政机构共设置60个:省委机构17个,其中纪检监察机关1个、工作机关13个(副厅级1个)、工作机关管理的机关(副厅级)3个;省政府机构43个,其中省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4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3个、部门管理机构(副厅级)5个。
省委机构改革
◎组建省监察委员会
不再保留省监察厅、省预防腐败局
◎组建省委财经委员会
省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委政策研究室
◎组建省委审计委员会
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审计厅
◎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委政策研究室
◎将省委全面推进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改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
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司法厅
◎将省国家安全领导小组改为省委国家安全委员会
省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委办公厅
◎将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改为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对外加挂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牌子
◎将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
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政府外事办公室
◎组建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与省教育厅合署办公
◎省委组织部统一管理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归口省委组织部管理
◎省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公务员工作
省委组织部对外保留省公务员局牌子,不再保留单设的省公务员局
◎省委宣传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和电影工作
省委宣传部对外加挂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省电影局牌子
◎省委统战部统一领导民族宗教工作
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宗教事务局)归口省委统战部领导,仍作为省政府组成部门
◎省委统战部统一管理侨务工作
将省政府外事办公室(省政府侨务办公室)划入省委统战部,对外保留省政
府侨务办公室牌子
◎优化省委办公厅职责
将省档案局(省档案馆)划入省委办公厅,对外加挂省档案局牌子
◎优化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
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依托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置,对外保留
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牌子
◎调整省委老干部局管理体制
将省委老干部局由省委组织部管理的机关调整为省委工作机关,归口省委组织部管理
◎组建省委机要局
对外加挂省密码管理局牌子
◎组建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不再设立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省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省政府机构改革
◎组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不再保留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组建省自然资源厅
不再保留省国土资源厅
◎组建省生态环境厅
不再保留省环境保护厅
◎组建省农业农村厅
不再保留省农业委员会(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组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不再保留省文化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组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不再保留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组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组建省应急管理厅
不再保留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重新组建省科学技术厅
保留省外国专家局牌子
◎重新组建省司法厅
不再保留省政府法制办公室
◎优化省审计厅职责
◎组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加挂省知识产权局牌子;组建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部门管理机构;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改为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不再保留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组建省广播电视局
不再保留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组建省林业局
由省自然资源厅统一领导和管理,不再保留省林业厅
◎组建省医疗保障局
◎组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保留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牌子
◎组建省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
不再保留单设的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组建省数据资源管理局
加挂省政务服务管理局牌子
◎调整省委省政府信访局管理体制
将省委省政府信访局改为省政府信访局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不再保留省委省政府接待办公室牌子
◎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
不再保留省地方税务局
◎组建省政府参事室
作为省政府办公厅的部门管理机构
◎组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不再保留省粮食局
◎重新组建省能源局
加挂省煤炭工业办公室牌子
◎不再保留省物价局
省人大机构改革
◎组建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
◎将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更名为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
省政协机构改革
◎组建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将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更名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将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更名为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
省级群团组织改革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群团工作的制度,改革机关设置、优化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按照党中央要求,扎实推进省文联(作协)、贸促会等群团组织改革
省委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改革和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
◎组建新的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地方志研究院)
◎安徽广播电视台由省委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归口省委宣传部领导
◎积极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除行政执法机构按照中央部署推进改革外,不再保留或新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5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要求,统筹研究制定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
◎减少执法层级,除中央规定的外,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原则上不设执法队伍
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
◎深化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大力推进简政放权
◎深化“1+X”权力运行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建设,加强政府权力运行事中事后监管
◎深化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建设,为社会提供更多公平可及和更加透明规范的服务
◎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和直接服务民生的公共事业部门改革
市县机构改革
◎市县机构改革要加大机构职能整合归并力度,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
◎涉及重点领域的新组建机构,要上下一致抓好落实
◎立足市县实际和基层特点,既允许“一对多”、也允许“多对一”,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责任编辑:张至卿
【改革任务】
省级党政机构共设60个
据介绍,10月15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安徽省机构改革方案》。目前,省级机构改革正有力有序推进实施,市县机构改革总体意见已经省委常委会(省委推进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正按程序上报中央备案。
此次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六大项,即调整优化省级机构和职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市县机构改革、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其中,省级党政机构调整改革任务共43项(省委18项、省政府25项)。改革后,省级党政机构共设置60个:省委机构17个,其中纪检监察机关1个、工作机关13个(副厅级1个)、工作机关管理的机关(副厅级)3个;省政府机构43个,其中省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4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3个、部门管理机构(副厅级)5个。
在省委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改革和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方面,方案要求除行政执法机构按照中央部署推进外,我省不再保留或新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根除“事业局”。
【特色亮点】
统筹兼顾有“改”有“立”
“改革对标中央要求,紧贴安徽实际。”关于此次改革的特色与亮点,郭本纯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标对表。比如,建立健全和优化省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新组建财经、审计、教育等省委议事协调机构;将深化改革、依法治省、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将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设在政府部门,加强党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党的领导力,提高政府执行力。二是注重因地制宜。比如,围绕中央关于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结合我省实际,组建省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作为省政府直属机构;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加强省级林业机构设置;围绕中央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加强全省大数据发展组织协调和政策统筹,组建省数据资源管理局,为推进“数字江淮”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三是注重统筹推进。统筹兼顾省与市县改革、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改革、当前与后续改革,做到既有当下“改”的举措、又有长久“立”的设计,既能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又能满足较长时期的发展需要。
【时间节点】
年底前要基本落实到位
根据方案,2018年年底前,省级机构改革工作要基本落实到位。具体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召开省委全会,动员部署省级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工作,这项工作目前已落实;二是省委全会后一个月内基本完成机构挂牌工作,同步开展机构和人员转隶、办公用房调整、财务资产划转、公章使用和档案交接等工作;三是年底前完成新组建、重新组建及职能机构调整变动较大部门的“三定”规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四是“三定”规定批复后,各部门(单位)党委(党组)抓紧组织实施。
【配套政策】
“编随事走、人随编走”
为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方案明确了7项改革配套政策措施:一是按照“以划入部门为主、划出部门配合”和“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明确人员划转办法;二是明确改革涉及的部门(单位)所属事业单位,需要划转的随其职责同步划转;三是区分不同情况,分别提出改革涉及部门(单位)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意见;四是提出经费、资产调整和处置方案,明确经费资产移交、接收、划转和处置手续;五是对新组建或重新组建部门(单位)集中办公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六是明确机构挂牌、印章使用、档案移交以及公文运转的具体处理意见;七是对机构改革涉及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立改废释和党内法规、相关文件清理等作出安排。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姚一鸣
附:机构改革安徽这样改
改革后,省级党政机构共设置60个:省委机构17个,其中纪检监察机关1个、工作机关13个(副厅级1个)、工作机关管理的机关(副厅级)3个;省政府机构43个,其中省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4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3个、部门管理机构(副厅级)5个。
省委机构改革
◎组建省监察委员会
不再保留省监察厅、省预防腐败局
◎组建省委财经委员会
省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委政策研究室
◎组建省委审计委员会
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审计厅
◎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委政策研究室
◎将省委全面推进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改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
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司法厅
◎将省国家安全领导小组改为省委国家安全委员会
省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委办公厅
◎将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改为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对外加挂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牌子
◎将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
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政府外事办公室
◎组建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与省教育厅合署办公
◎省委组织部统一管理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归口省委组织部管理
◎省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公务员工作
省委组织部对外保留省公务员局牌子,不再保留单设的省公务员局
◎省委宣传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和电影工作
省委宣传部对外加挂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省电影局牌子
◎省委统战部统一领导民族宗教工作
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宗教事务局)归口省委统战部领导,仍作为省政府组成部门
◎省委统战部统一管理侨务工作
将省政府外事办公室(省政府侨务办公室)划入省委统战部,对外保留省政
府侨务办公室牌子
◎优化省委办公厅职责
将省档案局(省档案馆)划入省委办公厅,对外加挂省档案局牌子
◎优化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
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依托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置,对外保留
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牌子
◎调整省委老干部局管理体制
将省委老干部局由省委组织部管理的机关调整为省委工作机关,归口省委组织部管理
◎组建省委机要局
对外加挂省密码管理局牌子
◎组建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不再设立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省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省政府机构改革
◎组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不再保留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组建省自然资源厅
不再保留省国土资源厅
◎组建省生态环境厅
不再保留省环境保护厅
◎组建省农业农村厅
不再保留省农业委员会(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组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不再保留省文化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组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不再保留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组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组建省应急管理厅
不再保留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重新组建省科学技术厅
保留省外国专家局牌子
◎重新组建省司法厅
不再保留省政府法制办公室
◎优化省审计厅职责
◎组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加挂省知识产权局牌子;组建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部门管理机构;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改为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不再保留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组建省广播电视局
不再保留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组建省林业局
由省自然资源厅统一领导和管理,不再保留省林业厅
◎组建省医疗保障局
◎组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保留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牌子
◎组建省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
不再保留单设的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组建省数据资源管理局
加挂省政务服务管理局牌子
◎调整省委省政府信访局管理体制
将省委省政府信访局改为省政府信访局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不再保留省委省政府接待办公室牌子
◎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
不再保留省地方税务局
◎组建省政府参事室
作为省政府办公厅的部门管理机构
◎组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不再保留省粮食局
◎重新组建省能源局
加挂省煤炭工业办公室牌子
◎不再保留省物价局
省人大机构改革
◎组建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
◎将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更名为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
省政协机构改革
◎组建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将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更名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将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更名为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
省级群团组织改革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群团工作的制度,改革机关设置、优化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按照党中央要求,扎实推进省文联(作协)、贸促会等群团组织改革
省委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改革和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
◎组建新的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地方志研究院)
◎安徽广播电视台由省委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归口省委宣传部领导
◎积极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除行政执法机构按照中央部署推进改革外,不再保留或新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5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要求,统筹研究制定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
◎减少执法层级,除中央规定的外,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原则上不设执法队伍
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
◎深化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大力推进简政放权
◎深化“1+X”权力运行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建设,加强政府权力运行事中事后监管
◎深化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建设,为社会提供更多公平可及和更加透明规范的服务
◎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和直接服务民生的公共事业部门改革
市县机构改革
◎市县机构改革要加大机构职能整合归并力度,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
◎涉及重点领域的新组建机构,要上下一致抓好落实
◎立足市县实际和基层特点,既允许“一对多”、也允许“多对一”,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责任编辑:张至卿
- 上一篇: 21个交通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 下一篇:蚌埠市治超工作非现场执法公示